关于死亡
这其实是一篇 2023 年就想写的文章了,不过一直拖到了现在。
去年八月,星星的大伯去世了,这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长辈终于离开了我们。他出院之前,医生开的诊断证明上赫然有 17 种病,这些病互相影响,所以即使是骨折了也无法手术。我一直很怕疼,看着这种描述都觉得疼。这是我第一次详细的经历这样的过程,看着他的家人和亲人们忙忙碌碌,感觉很是唏嘘,却又不知道到底在唏嘘什么。
后来到了圣诞节的晚上,我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聚餐。酒过三巡之后,我已经不胜酒力,然后突然提了一个话题,「如果哪天我不在了,希望大家都能来参加我的葬礼」……当时大家都有些意外,而星星则是有些气愤——第二天,她问我到底我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多么不满意,才会在自己的兄弟面前提这个事情。
我当然否认了,但是也没有告诉星星真相,因为我觉得那一刻她不会相信。那天之所以会提这个话题,仅仅是因为我还没有从「有生之年」带来的震撼中走出来。用后来流行的话来说,这种慢热的片子,「后劲儿太大了」。对比大伯和这个剧,我对自己的身后事有了一些想法,就是我晚上没来得及说出来的后半句,「我希望我的葬礼简简单单,就像这个剧里面这样就好」。
再后来就是清明节扫墓。自从我和星星结婚以来,这已经是第十次扫墓了。每一次走进墓园,看到一些之前还空着的石碑上有了名字,看着一些年轻的丈夫或妻子给对方立的碑,看着有些儿媳或女婿的名字被从子孙的名字列表中抹掉,都会无比的感慨人生的随机性,有时候还会脑补一下背后的故事。
作为对比,我这十年只回去上过两次坟。家乡的黄土坟远比不上公墓,公墓的主人即使没人来过,也依然有墓园的员工打扫整理,老家的坟只要一年没来就是杂草丛生,三年不来土堆就会变小,再久一些可能就完全找不到了。
前几天,和星星讨论过如果我们有一个人突然离世了,对方会怎么过?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:日子还是要过,可以找个人谈恋爱或是互相照顾,但是应该不会再结婚了,没有必要再找一个人来分享我们给兜兜的爱和财产。聊这个话题的时候,我表面很平静但内心很难过,我不希望遇到这样的时刻。
所以,在这之前,认真而努力的活着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