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ning's Family

「阿甘正传」观后

记不起来是第几次看它了,只知道之前每次都没看完,而且每次没看完的原因都不一样——片子太长了,足足有 140 分钟,而我觉得我现在比较适合看 90 分钟的片子。其实这次也一样,我先在影音室看了 100 分钟,然后在排队等餐的时候看了 20 多分钟,晚上回家睡觉前又就着啤酒看完了最后的结局。

鉴于我累积甚少的美国历史知识,片子中的很多梗都是在看完之后又去网上查了才知道的。这两年看电影时,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,让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固步自封的老人,只会生活在已知的信息中。不过转念一想,作为一步讲述 1944 年到 1982 年的事情的片子,本来就和我不是同一个年代,更何况我是 1995 年才走出农村,而「阿甘正传」1994 年就已经上映,多少也有些释然了。

还是说点感受吧……

傻人有傻福,但是有一个前提,就是「傻人」要一直傻下去。同样的道理,「庸人」也最好一直庸下去,否则一旦某天开启了自我怀疑的门,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精神分裂郁郁寡欢。之所以有这个感触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刚好看了「鹿川有许多粪」,文中的男女主角两口子就是典型。总觉得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,但是到了敲键盘这一刻却没想起来,也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样吧。

阿甘终究会变得孤独。最爱他的妈妈走了,他最爱的 Jenny 走了,最信任他的布巴走了,丹有了自己的家庭,最后留下来和他一起生活的,只有小阿甘,但是小阿甘终究也会长大,就像他当年离开母亲去上学去当兵去捞虾一样去追寻自己的生活,直到阿甘风烛残年之时回来送他一程。人生总是不忍细想啊……所以只好认为过程即意义了。

无论在哪个年代,人还是要有钱。设想一下,阿甘退伍后每日帮别人捞虾度日,Jenny 患病后来找他,结果两个人过上了「贫贱夫妻百事哀」的日子,布巴的妈妈也依然在干着伺候白人的事情……也许这才是更多人的生活真相吧?类似的想法之前看「淘金记」的时候就很强烈,现在看阿甘也一样,我想我已经变得非常世俗了。

说句题外话,1994 年的汤姆汉克斯和 2021 年的汤姆汉克斯(要引用了才发现我没写「Finch」的观后感),我都喜欢。

暂无评论